古代狗狗的毛怎么打理?
在人类驯养狗之前,它们的皮毛是自然生长的状态,没有任何美容和修饰方面的考虑。随着被人类驯化后长期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犬类的被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犬种的被毛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经变得非常好看了。 在中国,古书中的记载表明,古人对犬的被毛进行过修剪,如《诗经·大雅·韩奕》中有“其犬维何?金肩白鬣”;西晋时崔豹著录有“古之被发者,谓其毛发如被,故谓之犬……今之犬,齐国谓之髦狗”(《古今注•兽名篇》)。所谓 “被发”就是将犬毛剪短的意思 。可见至少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对犬的被毛进行剪裁或修短的习惯了。这些记载说明犬在被人类驯服后,由于与人类的朝夕相处,被毛的长短和形状发生了某些改变,并且通过长期的繁衍形成了不同的犬种。
关于宠物犬被毛的美容修剪在中国古籍中有很多记载,除了前引《诗经》中的描写外,唐代段成式撰写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卷十八、明代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中都记载了不少有关宠物犬的梳洗打扮的文字,这些文字虽然都是谈如何给宠物犬洗澡、梳理和被毛的方式方法的,但从中也可看出当时人们对宠物的造型已经注意到了长短不一、宽窄不同、疏密各异的审美观了。
据考证,中国古代的宠物犬大约有20多个品种,其中有不少品种的犬种现今仍然存在并流传下来。比如北京犬、西施犬、拉萨犬等,这些品种的犬只尽管年代久远,但是人们依然可以从它们身上看到一些几千年前犬的模样,特别是这些犬种的被毛特点与文献中记载的还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