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为什么会呼吸道感染?
狗患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Infections)的主要症状为流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有时有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引起犬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有人兽共患病原体和病毒、细菌等,这些病原体的种类非常多且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感染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人兽共患病原体主要包括支原体、衣原体、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1型和2型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包括腺病毒、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冠状病毒及疱疹病毒等;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 在临床上,犬的呼吸系统感染通常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造成的。因此,治疗时一般需要根据疾病的流行特点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控制病情的发展。在用药之前还要结合临床检查,比如X光或CT检查和血常规等,确定病因,然后对症治疗。 一.病因分析 从发病的季节来看,春秋季是犬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主要与春季气候多变以及秋季昼夜温差大有关。另外,当犬受到应激刺激时也会诱发其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避免外界环境刺激,增强犬的体质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二.诊断要点 在确诊犬的呼吸系统感染前,应首先排除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类似呼吸道症状。犬的个体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狗身上的表现也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诊断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考虑。 (一)病史采集 仔细了解宠物的年龄、品种、免疫史、生活环境、健康状况、是否曾出现过类似症状等信息有助于判断宠物是否是患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
(二)临床症状 根据宠物主提供的资料初步判定宠物的年龄较小、属于小型犬并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从描述的症状中可以看出该宠物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喷嚏频频、食欲不振甚至精神萎靡等现象均提示可能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但还需要进一步确诊。
(三)辅助诊断 X光或者B超的检查可以明确肺部是否存在炎症病灶。血液学检查则可以对某些特异性细菌感染作出诊断。
三.治疗方案 对于已经患病的狗狗来说,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如果继发细菌性感染则会延长病程,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对于已经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该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辅以药物治疗。
(一)消炎止咳药 由于犬的呼吸系统感染通常由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所致,故在用药时需联合使用抗菌消炎类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并缩短疗程。常用药物如下: 1)氟喹诺酮类。该类药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较强的杀灭效果,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之一;但其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易导致动物机体菌群失调,出现耐药性。 2)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该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而起到杀菌抑菌的效果;但由于其对听神经有较强的毒性和可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3)四环素类和甲硝唑。前者主要用于治疗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微生物引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后者则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不适等症候群"。 4)磺胺嘧啶/甲氧苄氨嘧啶:两者联合使用后可以有效预防犬的球虫感染从而减少因球虫病导致的死亡。 (二)解热镇痛药 为了缓解宠物因发热而产生的疼痛,常需同时配合解热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宠物的不适感。常用的此类药物有:布洛芬(商品名:芬必得),用于解热镇痛的效果较好。
(三)抗病毒药 在治疗犬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必须使用抗病毒药物来对抗病毒。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主要有金刚烷胺(Adamantinine)和三氮杂吗啉衍生物。
(四)其他药物 有研究表明,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犬支气管炎时可提高治疗效果[5]。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可以有效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发现专门针对犬支气管炎的药物,不过通过上述方法还是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四.处方推荐 对症处方的制定要根据宠物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原则上体重越大的宠物所对应的给药剂量也应该越大。对于已确诊为传染性呼吸性传染病的狗应进行隔离饲养,并对饲养环境和用具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犬只或其他易感动物。在犬患流行性感冒期间也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具体办法详见《犬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治疗》一文之“预防措施”部分。
五.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宠物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有无好转,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使药物的副作用降至最低点。如果发现宠物有食欲减退的现象时应注意给予少量易消化的食物让其尽快恢复体力,避免因饥饿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而影响整体治疗计划的实施进程[7]。
2.若病情加重应及时送至医院进行检查和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最后提醒大家,犬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多发于秋冬季节的疾病,因此在平时要加强对狗的护理,尤其是冬季来临之前要及时为其添加衣物御寒以防患病。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狗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定期消毒防止病菌孳生造成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