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得了皮肤病怎么办?
先明确是寄生虫性还是真菌性和细菌性,方法自然不同。 先说寄生虫性(蛔目异尖科),这玩意儿喜欢各种消化道蠕动慢的时候钻进去,在消化道里到处游走,碰到肠壁上的皱褶就容易“落脚”并钻进去。这时候,如果猫自己舔毛或者异物插入时有可能弄出来,但是很多时候由于虫体钻进深度不一样,有些部位虫体可能不能完全弄出,这样就会残留一部分虫体在肠道内继续生长繁殖,部分可以自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在体内生长成较大的成虫。当猫舔舐身体时,把有虫子的地方皮肤毛发舔掉,虫子顺势进入毛发中,然后猫又给自己舔进来,如此循环,导致虫子越来越多,皮肤炎症反应也越来越重。 治疗:关键是要搞虫子,杀虫子。抗寄生虫药有多种,可根据情况选择。同时配合消炎药物防止感染。另外注意营养补充和毛发打理。
再说细菌性和真菌性,这两种类别比较常见且有一定相互感染几率。 细菌性的比较好判断,常常由外部不良刺激引起,比如伤口、破溃等,往往继发于猫抓痒后;严重的体表可见脓痂、脱毛等,用纸巾擦试可带血色,严重时可全身泛发;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保持皮肤干爽清洁,避免过度洗澡以及使用含有激素的沐浴露等,严重时请及时就医。
真菌性常由猫自身体内因素(如应激、免疫抑制等)诱发,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染给人,主要表现为瘙痒和皮肤表面出现圆形斑丘疹,迅速扩大融合形成大片癣斑,表面被覆鳞屑,有时因搔抓可将真菌接种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新的损害。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一般结合局部处理(如剃毛、清洗等)效果较好。
宠物猫皮肤真菌感染症状
患病猫的被毛失去原有的光泽,变得粗糙无泽,喜食异物,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出现体重减轻,活动力下降等问题。患病猫的头,胸或四肢外侧可能出现圆形脱毛斑,且皮肤表面出现增厚,失去弹性的症状,有小水泡产生。皮损的表面会形成苔藓化,并且有灰白色或黄褐色的痂皮产生。当痂皮被撕去后,皮损处会渗出大量血水,可能沾染细菌造成局部皮肤红肿感染。严重的感染可能会扩展至全身,导致全身性的感染。严重的患病猫可能出现淋巴结肿胀,发烧的全身性症状。
宠物猫感染皮肤真菌的防治方法
目前治疗猫的真菌感染主要有全身治疗或者局部治疗两种方法。当病猫的皮损面积超过1/3的时候需要进行全身性的治疗。可使用特比萘芬糖浆进行治疗,每天使用一次,使用量为5毫克/千克,或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使用量为10毫克/千克,每24小时使用一次。当病猫的皮损面积低于1/3的时候可以进行局部治疗,常用药物有特比萘芬、益康唑等,使用时可将药物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合并使用。将药物涂抹于病变部位,每天使用一次。同时还需要用氧化锌油剂或者皮质类固醇软膏涂抹病变部位,每天使用一次。此外还可以结合使用生理盐水或者3%过氧化氢进行局部冲洗处理,使用棉签擦拭皮毛,每天使用1-2次。病猫需要隔离饲养,期间需要定期对环境及物品进行消毒。治疗周期为30-45天,一般5次药浴后可以进行初次复查,之后每月复查一次,直到真菌学检查为阴性。
预防猫真菌感染要做好定期消毒的工作,日常需要对环境、笼具、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可使用5%的碘附或者5%的次氯酸钠溶液。同时饲主还需要做好猫的定期体检工作,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温馨Tips:猫感染的皮肤真菌对人也有一定的感染性,所以打算是接触病猫的时候做好防护措施,且不要与猫共用洗漱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