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八哥是什么样的?

仰韦欣仰韦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秦岭里生活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鸟,体型不大,却长着和牛一样大小的脑袋(因此得名)。它们喜欢在牛群里面游荡,有时也会飞起来,但飞得并不远,通常不到百米就落回了地面。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昆虫、甲壳类动物以及蚯蚓等……

喜欢牛背八哥的朋友们可能早就注意到,它们和常见的椋鸟科鸟类看上去有很大的区别——体型要小很多(普通的椋鸟体型都比牛背八哥大许多);而且嘴形更长更尖一些;身体上的羽毛主要是灰褐色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的头型,长长的脖子上面,脑袋看起来特别的大,尤其是头顶的羽冠又细又长,像是修剪过似的。如果不看后背的话,远远望去还以为是一只牛呢!

牛背八哥属小型雀类,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目前在我国的西部还有比较多的分布。因为其独特的外形和良好的寓意,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很多人应该知道喜鹊报喜、麻雀闹春等关于鸟类的传说,而在这些传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鸟就是牛背八哥。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医学认为,乌鸦、燕子等的粪便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叫乌贼粪或黑乌丹,可用于治疗痔疮出血、便血及崩漏等症。而牛背八哥的粪便则是治伤的有效药,对刀伤出血有疗效。 除了药用价值之外,牛背八哥的巢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由于它们喜欢把巢搭建在灌木丛或者草丛中,所以如果看到地上有一个圆滚滚、颜色深绿的“球体”,不要奇怪,那可能是牛背八哥的巢哦~

谌帆颖谌帆颖优质答主

牛背鹭体长约60厘米,体羽白色,脸裸露部分为绿色,嘴黄色,脚较短、灰黑色,飞翔时颈较鸟鹭缩,区别于鸟鹭。牛背鹭停栖于田埂上或牛背上,颈向下收缩成驼状,动作极为灵敏。白天常栖于向阳处,晚间常成群栖于树上,求偶和交配行为多在早晨进行,动作极为温和。常站在牛背、牛角或牛肩上,不仅啄食牛身上的寄生虫,也捕食耕牛起哄惊飞的昆虫,故有"放牛鸟”、“牧牛鹭”之称。

牛背鹭为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鹭类,几乎遍及五大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的地方是留鸟,有的地方则是夏候鸟。但是在中国是夏候鸟。5月上旬就可见到部分北返的牛背鹭,当大部队抵达繁殖地以后,开始营巢、产卵和孵卵。通常营群巢,和其它鹭类混群繁殖,有时也单独成群。巢多筑于靠近水域的树冠部分或灌丛上,少数则建于岩洞中。巢材为枯枝和干草,结构较为松散。每窝产卵4-9枚,偶有多至13枚的,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1-26天。刚孵出的雏鸟赤裸无羽,经10天左右,换以初生绒羽,由亲鸟口中吐出食物饲喂,经大约25天的育雏期,雏鸟即能飞翔和自行摄食。

牛背鹭以昆虫为主食,也吃少量的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了争夺食物,牛背鹭与其他涉禽发生激烈战斗是常有的事。牛背鹭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农耕地区,在牛、骡、水牛、驼等大型牲畜甚至驴背上都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随着牲畜的走动不停地在畜背上更换位置并随时捕食从牲畜脚下惊飞的昆虫。有的时候它们也会飞到正在耕耘的犁铧前后觅食犁起的虫子。在没有家畜的地区,它们有时甚至在沼泽里游泳以捕食蝗虫。在非繁殖季节,有时也吃鱼,用嘴啄鱼使其露出体内的内脏而失去反抗能力以后再将其整个吞下。也常在牲畜粪便中翻找食物,有时甚至侵入农舍。在食物贫乏季节甚至以雏鹭为食。

虽然牛背鹭适应能力很强,但在中国仍属于不常见的鸟类,多数地方记录到的都是游荡的单只,成对或结小群栖息的极为少见。牛背鹭的越冬地分布极为分散,有时在南方某地出现以后很多年也不会再次光临,因此在中国南方有间断性消失的说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