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喘病什么症状?
狂喘症(Rabies)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也叫狂犬病。主要是由犬传播而发生人类发病。我国属狂犬病高发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动物防疫体系和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家养犬数量的严格控制和免疫措施的落实,我国人患狂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临床表现以恐水、怕风、体温升高(38℃以上)、精神极度恐惧、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流口水、咽部痉挛等为主要特征。如不及时治疗常死于肺部感染或窒息。若早期诊断并实施有效救治,则可明显降低病死率至5%以下。但即使经积极治疗,全球范围内该病仍然难以控制,病死率约为10%~20%[1]。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新发现的病例绝大部分为输入性病例,且多为症状较轻的患者。
一、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好发于非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发病率很低。多数病例集中发生在农村,且多见于儿童。
二、传播途径 此病由狂犬病毒通过牙直接接触传染给人。病毒可通过伤口侵入体内,也可由粘膜侵入。但病毒的传播需要特定的条件,如破损的伤口直接接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的唾液(或鼻涕),或含有病毒的动物脑组织才能传播。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爪挠以及舔舐带有狂犬病毒的唾液或粘液等均有可能被感染。
三、易感人群 除野生猎犬外,大部分患病动物为家养的狗、猫等,且多为未成熟幼犬。婴幼儿和儿童是高发群体。另外,在野外工作时,因不正确的处理方法致使身体多个部位暴露者也容易感染,通常表现为严重的开放性外伤。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数日,长则数十年。一般在受伤后4~6周内发病。
(一)前驱期 起病较缓者,在前驱期内可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
(二)典型期 主要表现为兴奋症状,包括烦躁不安、失眠、多梦、行为异常,患者常常无故大声啼哭、笑闹,甚至出现幻觉,以为家中有贼、有人要害他,于是出现防御反应,拔除自己的牙齿,撕咬自己的衣服,企图啃掉自己的脚趾,严重时可咬伤舌头,出现舌咬伤。
(三)终末期 患者逐渐安静下来,但其脑干功能受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无法恢复,出现昏睡、谵妄状态,呼吸变浅,频率加快,心动过缓和心律不齐,最后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
五、辅助检查 血清学试验可发现50%以上的患者血清中有抗狂犬病毒抗体,随着病情的发展,抗体效价呈持续上升态势。在疾病的晚期,大多数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找到大量抗体。
六、鉴别诊断 应及早进行血尿常规、生化全项、CRP(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同时进行X线片、CT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导致类似疾病的疾病后,方可作出诊断。
七、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八、防治重点 预防工作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对疑似患者及时采血做相关检验,同时接种狂犬疫苗。对于已感染的动物应及时处理。对可疑病人接触场所进行消毒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