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乳期和幼犬有啥区别?
离乳期指的是从母犬开始断奶到第一次发情之前的这一阶段;而幼犬指的就是刚买来的小狗,一般还没有进行绝育手术(公狗)或者去势手术(母狗)之前,都称为幼犬。 很多新手饲养者在喂养过程中经常搞不清楚到底是给狗狗吃奶还是吃食,在离乳期这个阶段也会产生很多疑惑,下面我们具体来聊聊这两个问题:
1. 什么是离乳期? 一般我们在购买幼犬的时候,卖家会告知我们是“XX日龄”,这里的“日”就是7天一个周期,例如28日龄就是指这只小狗是从28天前刚刚出生的,而35日龄也就是从35天前刚刚出生的。
一般小狗在出生后4-6周左右,体内器官逐渐发育完全,可以独立并且完全的依靠母乳获取营养,这个时期称之为离乳期。 当然,有些狗狗在出生30天左右就进入了离乳期,这个时候可以少量的喂一些泡软的婴儿奶粉、幼犬粮,但是母乳仍然是主要营养来源。
而有的狗狗会持续到4月龄进入离乳期,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幼犬粮的喂食量,但是仍然需要补充适量的牛奶等流质食物。 总之,对于处于离乳期的狗狗来说,除了继续享受母亲的奶水以外,也应该慢慢的尝试其它食物,为今后的主食做好铺垫。
2. 离乳期应该如何喂养? 一般来说,母犬都会有充足的奶水来喂养自己的宝宝,因此幼犬在前期并不需要过多的摄入其它食物,但是如果母犬营养不足或者奶水不好,则需要给幼犬另外添加合适的营养剂了。 对于进入离乳期的大多数狗狗来说,已经开始慢慢尝试吃食了,这时候可以给予少量泡软的幼犬粮,用母乳或者温水浸泡后让其食用,每次少吃一点,每天多吃几次。
如果狗狗特别贪吃,一次吃得太多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最好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每天3-4顿,每顿只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
随着狗狗慢慢长大,可以在饲料中逐步添加少量的肉类和食物,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能一次性全部换成新的的食物,需要循序渐进,以免狗狗肠胃不适应而产生呕吐、腹泻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