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驱虫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驱虫药的成分都是阿苯达唑或者甲苯达唑,这两种药物主要是针对于蛔目、绦目的寄生虫感染,对线虫类的寄生虫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它们对寄生虫的杀灭作用并不是很强,只是起到一个“压制”的作用,如果是比较顽强的寄生虫,比如蛔目中的蛔属动物,绦目的异尖科寄生虫等,是需要连续服用3-5天才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是在治疗寄生虫期间误吃了含有寄生虫的动物,最好是立即补服一片,这样才能够达到预防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驱虫药一定要严格根据医生的嘱托来服用,千万不要擅自加量或减少服药的次数,否则很有可能会引起寄生虫抗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常用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阿莫达唑和左旋咪唑等,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下这些药物的优缺点。
1. 阿苯达唑:对线虫类寄生虫如蛔目、异尖科、钩虫属等具有良好的驱杀作用,对绦目寄生虫也能达到抑制生长作用,是广谱驱虫药,但是阿苯达唑对幼虫期的寄生虫效力最好,成虫期寄生虫则作用较弱。
2. 甲苯达唑:与阿苯达唑的成分相同,主要也是用于治疗线虫类和绦目寄生虫感染,对蛔目的寄生虫效果优于阿苯达唑,对异尖科寄生虫则表现较好。由于甲苯达唑对虫体蛋白具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因此它对寄生虫的杀灭能力要稍强于阿苯达唑。
3. 阿莫达唑:对蛔纲寄生虫(蛔自目、异尖科)具有良好的驱杀作用,对于绦目寄生虫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阿莫达唑对吸虫目寄生虫无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阿莫达唑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疗效观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4. 左旋咪唑:是一种非卤代吡啶类杀虫剂,对寄生虫体内寄生虫的杀灭作用较强,对寄生虫的杀灭机制是通过兴奋消化道平滑肌而起作用,副作用相对较小。但由于其具有神经毒性,孕妇禁用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