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仓鼠会得鼠疫吗?

段成源段成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日前,有媒体报道,一名大学毕业生通过解剖活的仓鼠获取实验材料时,手上被小仓鼠咬伤了,经检测,该大学生血液中患上了狂犬病。据报道,这名大学生是南京某高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了解到上海有家医学研究院正招募疫苗研制志愿者,于是顺利地通过了体检,在注射了疫苗后,因在解剖实验中犯下失误而被感染。

很多人一听说“解剖仓鼠”,马上就想起1999年发生在哈尔滨的惨剧——三名学生因解剖发病死亡。一时间,对“解剖仓鼠”的畏惧与质疑之声四起。

解剖仓鼠,确实有可能感染鼠疫,但几率很小,事实上,人类感染鼠疫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动物感染,即接触鼠疫疫源地的易感动物发病;二是传染,即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感染等;三是主动感染,即与感染鼠疫的病人亲密接触

实际上,人类感染鼠疫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三两种途径,而第三种途径,也就是作为实验动物的仓鼠感染人的几率更小。因为作为一种病原体,鼠疫菌在自然情况下,很容易死亡。以人类作为实验对象做病原体内的鼠疫菌,基本上只有百分之五的可能致病,而且这百分之五也只是伤口感染,真正传播鼠疫的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但即使这样,通过实验对象传染给人类的数目还是非常之少。而现实中,从事动物实验的科研机构,在操作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规范要求,在实验鼠感染人类的可能性更小。

就上海这家研究院来说,他们所饲养的实验鼠是严格隔离在无菌的环境中,而且每次在做实验之前,这些实验鼠也都经过严格消毒,在注射疫苗并观察一段时间后,才用于人类的医学实验。在医学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严格按照动物诊疗技术标准开展实验,并受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监管。

至于报道所称的“实验鼠在解剖前就患有狂犬病毒”,这种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狂犬病毒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接触感染,二是呼吸道传播,三是消化道感染。作为实验鼠,它本身患有狂犬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即使存在狂犬病毒,在解剖实验的消毒过程中,也基本上会被杀灭。

事实上,关于狂犬病毒,公众存在着许多误解。例如,如果一个人被狂犬咬伤,狂犬病毒就必然通过这一人的嘴巴进入其身体,因而这人肯定会得狂犬病了?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内必须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温度和湿度,如果这人被咬伤的伤口不深,又没有直接接触有毒的唾液,只要对症治疗,就不会得狂犬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